Yan Gallery x Parklane Pullman: Artist Playground
Past exhibition
Wu Guanzhong 吳冠中 China, 1919-2010
Night of Hong Kong 香港之夜, 1990
Artist-signed collotype print on rice paper
69 x 69 cm
Edition of 60
1990年前後,吳冠中多次到世界著名城市寫生創作,除了香港,他也畫有東京、巴黎的夜景作品。當我們把同一時期創作的三幅作品並置一起,更能發現《夜香港》的獨特之處,在運用色點方面是十分自由揮灑,灑脫流麗,城市景觀完全蛻變為抽象的線條和色點,具象元素褪減而色彩抽象大大增加。而這種筆墨型態最先出現在1970年代的作品中,在《御花園 ─ 故宮白皮松》已見濫觴,在《夜香港》有更豐富的表現。為什麼吳冠中在描繪香港夜景時,會大量運用色點,色彩也特別鮮艷豐富,而不是僅限於他最喜愛的灰白、棕黑色調,像他描繪巴黎和東京夜景一樣?原因之一,固然是客觀環境的啟導。香港是全世界馳名三大夜景之一,與日本北海道涵館山及意大利拿坡里夜景齊名。每逢華燈初上,萬家燈火,或聚或散,照映澄藍夜空,色彩的鮮活豔麗帶給人很多美感的體驗。吳冠中自然也在寫生觀察時,把「那種千變萬化,瞬間即逝的新鮮色彩感」捕捉和呈現出來,這也是符合藝術家從生活實景實情提煉形式美感的創作宗旨。
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︰吳冠中在描繪香港時,用色大膽自由,是創作情緒的一種反映,融會了他對香港的喜愛感情。香港是巴黎以外,吳冠中訪談錄常常提到、他所喜愛的城市。吳冠中與香港在1940年代初次結緣。1985年,吳冠中重臨香港,驚嘆香港的城市景觀,認為它「三十餘年來香港換了人間」。此後,他便陸續應邀來港舉辦個展、演講,更分別於1995年、2002年及2010年在香港藝術館舉行大型回顧展,把他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《雙燕》及其他一批作品捐贈予藝術館,足見吳冠中對香港的厚愛和重視。當他在描寫香港都市、市民生活時,自然也把個人感情投放到作品中。《夜香港》的創作緣起,本來是因為香港土地發展公司即將拆卸一批舊街,這些浸染了時代烙印和人情故事的古老舊街,行將消失,令人不無惋惜感嘆,惟有借藝術創作,為它們留一剪影。因此,吳冠中的《夜香港》不單呈現香港的現代化美感,也銘印了吳冠中與香港的交誼和對她的深厚感情,反映到作品上,就是豐富絢麗的色彩、自由揮灑的筆觸。巧合的是,香港與吳冠中,有不約而同的共通點。香港處身中西之間,是雙方經濟、文化的交匯點,有一種融和、開放的城市性格。而吳冠中的藝術創作,也融會了中西、古今多種藝術精粹。他也是中國現代藝術進程中,少數能得到中西方群眾喜愛、能回應不同文化背景收藏家審美訴求的藝術家之一,這和香港兼融並包的文化性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從這個角度來,吳冠中之繪畫香港,便有更深層之思考意義。
1990年前後,吳冠中多次到世界著名城市寫生創作,除了香港,他也畫有東京、巴黎的夜景作品。當我們把同一時期創作的三幅作品並置一起,更能發現《夜香港》的獨特之處,在運用色點方面是十分自由揮灑,灑脫流麗,城市景觀完全蛻變為抽象的線條和色點,具象元素褪減而色彩抽象大大增加。而這種筆墨型態最先出現在1970年代的作品中,在《御花園 ─ 故宮白皮松》已見濫觴,在《夜香港》有更豐富的表現。為什麼吳冠中在描繪香港夜景時,會大量運用色點,色彩也特別鮮艷豐富,而不是僅限於他最喜愛的灰白、棕黑色調,像他描繪巴黎和東京夜景一樣?原因之一,固然是客觀環境的啟導。香港是全世界馳名三大夜景之一,與日本北海道涵館山及意大利拿坡里夜景齊名。每逢華燈初上,萬家燈火,或聚或散,照映澄藍夜空,色彩的鮮活豔麗帶給人很多美感的體驗。吳冠中自然也在寫生觀察時,把「那種千變萬化,瞬間即逝的新鮮色彩感」捕捉和呈現出來,這也是符合藝術家從生活實景實情提煉形式美感的創作宗旨。
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︰吳冠中在描繪香港時,用色大膽自由,是創作情緒的一種反映,融會了他對香港的喜愛感情。香港是巴黎以外,吳冠中訪談錄常常提到、他所喜愛的城市。吳冠中與香港在1940年代初次結緣。1985年,吳冠中重臨香港,驚嘆香港的城市景觀,認為它「三十餘年來香港換了人間」。此後,他便陸續應邀來港舉辦個展、演講,更分別於1995年、2002年及2010年在香港藝術館舉行大型回顧展,把他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《雙燕》及其他一批作品捐贈予藝術館,足見吳冠中對香港的厚愛和重視。當他在描寫香港都市、市民生活時,自然也把個人感情投放到作品中。《夜香港》的創作緣起,本來是因為香港土地發展公司即將拆卸一批舊街,這些浸染了時代烙印和人情故事的古老舊街,行將消失,令人不無惋惜感嘆,惟有借藝術創作,為它們留一剪影。因此,吳冠中的《夜香港》不單呈現香港的現代化美感,也銘印了吳冠中與香港的交誼和對她的深厚感情,反映到作品上,就是豐富絢麗的色彩、自由揮灑的筆觸。巧合的是,香港與吳冠中,有不約而同的共通點。香港處身中西之間,是雙方經濟、文化的交匯點,有一種融和、開放的城市性格。而吳冠中的藝術創作,也融會了中西、古今多種藝術精粹。他也是中國現代藝術進程中,少數能得到中西方群眾喜愛、能回應不同文化背景收藏家審美訴求的藝術家之一,這和香港兼融並包的文化性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從這個角度來,吳冠中之繪畫香港,便有更深層之思考意義。
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︰吳冠中在描繪香港時,用色大膽自由,是創作情緒的一種反映,融會了他對香港的喜愛感情。香港是巴黎以外,吳冠中訪談錄常常提到、他所喜愛的城市。吳冠中與香港在1940年代初次結緣。1985年,吳冠中重臨香港,驚嘆香港的城市景觀,認為它「三十餘年來香港換了人間」。此後,他便陸續應邀來港舉辦個展、演講,更分別於1995年、2002年及2010年在香港藝術館舉行大型回顧展,把他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《雙燕》及其他一批作品捐贈予藝術館,足見吳冠中對香港的厚愛和重視。當他在描寫香港都市、市民生活時,自然也把個人感情投放到作品中。《夜香港》的創作緣起,本來是因為香港土地發展公司即將拆卸一批舊街,這些浸染了時代烙印和人情故事的古老舊街,行將消失,令人不無惋惜感嘆,惟有借藝術創作,為它們留一剪影。因此,吳冠中的《夜香港》不單呈現香港的現代化美感,也銘印了吳冠中與香港的交誼和對她的深厚感情,反映到作品上,就是豐富絢麗的色彩、自由揮灑的筆觸。巧合的是,香港與吳冠中,有不約而同的共通點。香港處身中西之間,是雙方經濟、文化的交匯點,有一種融和、開放的城市性格。而吳冠中的藝術創作,也融會了中西、古今多種藝術精粹。他也是中國現代藝術進程中,少數能得到中西方群眾喜愛、能回應不同文化背景收藏家審美訴求的藝術家之一,這和香港兼融並包的文化性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從這個角度來,吳冠中之繪畫香港,便有更深層之思考意義。
Literature
The Complete Works of Wu Guanzhong, vol. VI, Hunan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, August 2007, p.342〈吳冠中全集〉第六卷 (湖南美術出版社,二○○七年八月),頁342